解表劑為用於發汗、解飢、透疹,用於治療表證的方劑。
解表劑可分為三大類
1.辛溫解表劑:
又稱發散風寒藥, 用於輕度發熱,較嚴重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口渴等之風寒表證,多有發汗解熱作用,但忌用於多汗及熱病後期津液耗損。
2.辛涼解表劑:
又稱發散風熱藥,用於高熱,輕度之惡寒,頭痛,口渴等風熱表證。
3.扶正解表劑
用於正氣虧虛又感外邪的表證,使表證得解,正虛得補。
(正氣虧虛包含:血虛、陰虛、陽虛)
★小提醒:
藥師媽媽整理的方劑表格,
非供醫療使用,僅供念書筆記參考喔!
辛溫解表劑
|
||||
方劑名稱 |
功效 |
病因 |
組成 |
備註 |
麻黃湯 |
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|
外感風寒表實證 |
麻黃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|
此方用生麻黃以解表。 註:炙麻黃用於平喘(麻杏甘石湯) |
桂枝湯 |
解肌發表 調和營衛 |
外感風寒表虛證 |
桂枝 白芍 生薑 甘草 |
桂枝白芍需等量,調和營衛
|
九味羌活湯 |
發汗祛濕 兼清裡熱 |
外感風寒濕邪 邪熱內蘊證 |
羌活 防風 蒼朮 細辛 川芎 白芷 黃芩 生地 甘草 |
|
小青龍湯 |
解表散寒 溫化寒飲 |
外感風寒內有飲邪。 外寒內飲證。 |
麻黃 桂枝 乾薑 細辛 半夏 五味子 白芍 甘草 |
|
加味香蘇散 |
疏散風寒 理氣和中 |
外感風寒濕邪,濕阻氣積。 外感風寒濕證 |
紫蘇葉 荊芥 防風 秦九 蔓荊子 香附 川芎 陳皮 甘草 生薑 |
★香蘇飲: 紫蘇葉 香附 陳皮 甘草
|
止嗽散 |
疏風解表 宣肺止咳 |
風邪襲表犯肺咳嗽證 |
紫菀 百部 白前 桔梗 荊芥 陳皮 甘草
|
一年四季咳嗽通用 |
辛涼解表劑
|
||||
方劑名稱 |
功效 |
病因 |
組成 |
備註 |
銀翹散 |
辛涼透表 清熱解毒 |
風熱襲表侵犯肺衛。 溫病初起,邪在衛分。 |
金銀花 連翹 薄荷 牛蒡子 荊芥 豆豉 淡竹葉 蘆根 桔梗 甘草 |
春夏使用療效佳 |
桑菊飲 |
疏風清熱 宣肺止咳 |
風熱病邪。 風溫初起,邪在肺衛(風溫咳嗽) |
桑葉 菊花 薄荷 杏仁 桔梗 連翹 蘆根 甘草 |
|
麻杏甘石湯 |
辛涼宣泄 清肺平喘 |
外感風熱或 風寒入裡化熱。 邪熱壅肺。 |
生石膏 麻黃 杏仁 甘草 |
|
柴葛解肌湯 |
解肌清熱 緩急止痛 |
外感風寒。 外寒裡熱證 (邪熱入裡不甚) |
葛根 柴胡 白芷 羌活 黃芩 生石膏 桔梗 白芍 大棗 甘草 |
|
升麻葛根湯 |
解肌透邪 |
肺胃蘊熱,負感疫毒。
麻疹初起。 |
葛根 升麻(透疹要藥) 白芍 甘草 |
疹已透發不可用。(宜早不宜遲)
|
扶正解表劑
|
||||
方劑名稱 |
功效 |
病因 |
組成 |
備註 |
敗毒散 |
散寒除濕 益氣解表 |
正氣虧虛,外感風寒濕邪
氣虛、外感風寒濕證。 |
羌活 獨活 柴胡 川芎 桔梗 枳殼 前胡 茯苓 人參 生薑 薄荷 甘草 |
|
參蘇飲 |
益氣解表 理氣化痰 |
肺脾氣虛,內生痰濕,外感風寒證 |
紫蘇葉 葛根 半夏 前胡 桔梗 陳皮 木香 枳殼 茯苓 人參 炙甘草 |
|
加味葳蕤湯 |
滋陰解表 |
陰虛、外感風熱 |
玉竹 薄荷 豆豉 蔥白 白薇 大棗 桔梗 甘草 |
|
麻黃附子細辛湯 |
助陽解表 |
素體陽虛, 外感風寒。
陽虛外感證 |
麻黃 附子 細辛 |
|
參考資料
醫砭
留言列表